【中時健康 黃曼瑩/台北報導】2009.12.21
「為什麼同學都不喜歡我,不願意跟我玩?」這是大部份具有亞斯伯格症/高功能自閉症兒童常面臨的問題。這些兒童往往在人際互動中不斷受挫,進而產生許多負面情緒,長此以往也導致對自己缺乏信心。
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精神科醫師王怡仁表示,這類型兒童常對面臨一些社會情境產生的反應十分固著、缺乏彈性,尤其在人際互動、溝通上具有障礙,在面臨與同儕互動及學校團體生活時,便會產生許多人際衝突與負面情緒。
為了協助並引導兒童認識自己情緒的狀態,並改善其社交技巧及對一些社會情境的判斷,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精神科針對亞斯伯格/高功能自閉症兒童開辦人際互動團體,於民國95年7月起,便已開設了針對亞斯伯格症及高功能自閉症兒童的人際互動團體,對象以國小三至六年級為主,每季一梯次,至今已開辦十三梯次。
在治療師帶領下,兒童能在溫暖、安全的團體情境中,學習處理自我情緒並嘗試使用不同方式和他人互動;參與團體的兒童也會視需求給予個別治療、親子治療,並定期與家長進行教養諮詢。
王怡仁說,例如他們對於他人情緒狀態察覺能力不佳,無法理解、同理別人情緒狀態或感受;想要交朋友但欠缺適當社交技巧,而常以令人不悅的方式與人互動,因此容易造成互動上的挫折。遇到衝突或問題時,容易焦慮不安,但又不擅以口語表達自身情緒狀態,以致其行為容易失控。長久下來,他們在人際互動中不斷挫折,導致自信也逐漸減少,更嚴重者或許可能產生拒學(懼學)或人格影響。
目前仁愛院區「兒童人際互動團體」主要由資深護理師及諮商心理師負責帶領,並由王怡仁督導進行,99年第1梯次團體將於1月7日起開辦,每梯次為期10至12週,團體時間為每個禮拜三下午2點30分至3點40分,共計70分鐘,即日起開始接受報名。有興趣的家長可洽詢仁愛院區精神科,電話02-27093600轉5245、5246。
中時健康:http://health.chinatimes.com/contents.aspx?cid=1,17&id=8908
心得及建議:
如果能正確掌握我們和自閉症者之間的距離,相信就能夠解開一半的自閉症之謎,他們在行動、語言、記憶、情感等各方面都有一些障礙,結果只能在自己較容易瞭解且視力範圍較小的環境中生存,而教育的工作就是要擴展這個勢力範圍。
需要教導他們重新建立生活,能夠掌握自我的情緒管理,以及慢慢增進接觸社會人際關係和與人的互動技巧,我覺得自閉症者也應該按照與我們同樣的生物特質來生存,如果放任因障礙而受到限制不管,則腦及身體的發展都會出現偏差。由於他們無法融入我們的世界中也是有他們的理由存在,我們不光只是要將他們拉到我們世界來,有時也要以他們的生活方式妥協,要按照他們的方式接觸他們。
此外,我們對社會具有變動,生活在一角的自閉症也不例外,他們生活在所習慣的小世界中,當環繞在他們身邊的家人、設施、互動方式發生異狀時,他們就沒有辦法適應新的環境。因此,一定要培養他們對於這些事情的適應力,對於他們的生存而言,這是必要的。
(藥師)